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要闻 > 扶摇直上 逐梦蓝天 ——航空工业昌飞直升机事业发展侧记
扶摇直上 逐梦蓝天 ——航空工业昌飞直升机事业发展侧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10-13
        航空报国铸国之重器,航空强国挺民族脊梁。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由航空工业昌飞生产制造的7架直8型直升机组成空中护旗梯队,悬挂党旗和巨幅庆祝标语,以完美的姿态、磅礴的气势精彩亮相,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那一刻,红旗猎猎,晴空万里。
        
                  机群悬挂旗帜标语     刘圣杰 摄 
        那一刻,群情激昂,豪情万丈。
        历史不会忘记,时光总是匆忙。一路风雨一路歌,矢志蓝天斗志昂。
        1969年11月22日,一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创业者,满怀着建设三线、献身航空的豪情壮志,在江西景德镇扎下了根。
        “一把稻草一把泥”,数千名怀揣蓝天梦想的建设者毅然边改造、边建设、边设计、边生产。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昌飞直升机事业的初创者们硬是靠着一把把普普通通的长尺、游标卡、千分尺测量计算,夜以继日地绘制着中国国产直升机一飞冲天的蓝图。
        如今,一座崭新的中国直升机之城正在瓷都红土地上崛起,一架架直升机从这里飞向全国、飞向世界。蓝天可以见证。
        
                航空工业昌飞    刘圣杰摄
        53年,峥嵘岁月,宏图壮阔。
        53年,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伟大的事业源自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凝聚伟大的力量。昌飞53年的发展史是一部“永远跟党走,开拓新征程”的创业奋进史,是一部“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史,更是一部“创新图强、实干图强”的改革发展史。
         “矢志不渝、甘于奉献、百折不挠、持续攀登”的直八精神,“不辱使命、协同创新、敢打硬战、自强不息”的直十精神……这些型号精神历久弥新,激励一代又一代昌飞人奋楫前行,向着更优更强坚实迈进。
        传家宝永远也不能丢,需要大力传承和弘扬。
 
一树之高,蓝天起舞
        仰望蓝天、起舞云端,是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的梦想。
        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是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的初心。
        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制造到“智”造、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历经几代逐梦人的努力,昌飞全体干部职工聚焦主责主业、矢志强军大业,向党和国家交上了圆满答卷,续写了祖国直升机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恢弘传奇。
        1969年建业以来,几代昌飞人接续奋斗,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直8、直10、直11、AC311、AC313等型直升机相继定型并批量装备用户。
        昌飞现已形成“一机多型、一型多版”的多个系列发展格局,闯出了一条“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新发展之路,已交付各型直升机近千架。
        
                 AC313A直升机首飞   刘圣杰摄 
        
        
        
                 直博会直10飞行     张翼摄 
        积沙成塔,厚积薄发,昌飞已发展成为我国直升机科研生产基地和航空工业骨干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标志,是民族复兴的支撑。建设一支掌握先进装备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昌飞公司直升机科研和生产现场,穿行于各个厂房之间,人们都会发现,几乎每个工位的前方,都悬挂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情怀已深深印刻在每位员工的心中。
        为国争光、勇争一流的志气已深深镌刻在每位员工的脸上。
        建厂初期,憋着一定要把直8搞上去的决心,昌飞人正视困难、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们顾全大局,体谅国家困难,开发民品,以民养军,用民品赚来的钱投入到直8的生产。
        1985年12月11日,雪后初晴的吕蒙机场,阳光灿烂,人头攒动,红旗飘扬,“直8首次飞行大会”的红色条幅显得格外醒目。带着所有人激动与期盼的眼神,直8型直升机昂首伫立在机场跑道中央,即将开始它的首次“蓝天秀”。
        下午3时整,一颗荧绿色的信号弹划出了一条白色的烟缕,直8开始地面启动,随着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机体垂直般地拔地而起,稳健升到空中。按照计划程序,直8进行了空中悬停、前飞、侧飞和倒飞等飞行科目,在做出了一个漂亮的盘旋飞行后,直8平稳地降落在了停机坪上。首飞取得了圆满成功。
        直8的首飞成功,是中国直升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向世人宣告:国产首架大吨位直升机横空出世,中国由此成为世界少数几个能研制大型运输直升机的国家之一。
        “直8是昌飞人‘争’出来的,拼出来的,更是干出来的!”回想起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董瑞华,这位曾担任昌飞总工程师感慨万千。
        “直8是全体昌飞人‘绷紧裤腰带’拼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争气机’。”
        “再苦再难也要保住直八生产线,千难万苦也要保住直升机人才。”
        多么质朴的话语,多么雄浑的干劲。
        2005年,昌飞完成直8旋翼系统的方案论证。就直升机平台而言,大型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的研制,在我国是开创性工程,世界上也不多见。大型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研制成功,是直8系列直升机发展历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我国直升机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是直8升级换代的主要标志。
        “站在世界的角度,制定符合国产直升机特色的制造目标,广学勤思,方能胸有成竹,发挥创新力量,才能实现良好的技术效果。”昌飞副总工程师李萌如是说。
        为市场提供能用、管用、好用的直升机装备,是昌飞人的责任与担当。国家需要什么,昌飞人就千方百计地发展什么。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
        从第一架直8首飞成功到现在,几十个型号系列源源不断研制成功、列装部队和交付用户,呈现出夯基蓄能、蓄势而上的蓬勃发展态势。
        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是昌飞人矢志不移的追求。
        2010年3月18日,国产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成功实现首飞,同年9月18日成功飞抵珠峰登山大本营,创造了8000米升限的世界纪录,填补了中国高原直升机的空白,圆了几代直升机人飞越青藏高原的夙愿。
        
               AC313应急救援演练     张翼摄
        昌飞人敢想敢干,以舍我其谁的毅力和决心,大力开展直升机制造技术的攻关工作,为提升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不懈奋斗。
        组建工程技术中心,开启并加速了直升机核心制造技术的应用研究;智能物流配送中心全面运行,公司智能化制造稳步推进;技术发展动力逐渐彰显,公司各专业技术发展亮点纷呈,装配集成逐渐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拓展;公司在机检测及自适应智能补偿加工技术获得突破,动部件生产线实现均衡节拍生产,无人值守成功验证,产能提升70%以上。
        亮点纷呈,可圈可点。我们不能忘记。
        ——不能忘,在型号研制生产过程中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亲自参与。
        ——不能忘,老总师朱永明就如“定海神针”一般,每天出现在现场,协调解决各种问题,身上这种敬业的精神感染带动项目团队的所有人员。
        ——不能忘,时任总工程师助理汪心文、型号指挥陶冲每天吃住在现场,协调解决问题“绝不过夜”,带领项目团队一往无前,永远保持必胜的信心。
        ——不能忘,昌飞公司各单位协同作战,“视型号如生命”“质量就是生命”“计划就是纪律”,举全力确保型号研制工作。
        ——不能忘,3月12日,AC313A铁鸟地面联合试验顺利的消息在航空工业抖音号发布,浏览量过千万时,3月13日,试验工作就遇到了难啃的硬骨头——发动机动力舱超温。面对国人的关注和期盼,厂所研制人员通宵达旦,“说到就必须做到”,让铁鸟试验的轰鸣声再次响彻天际。
        
                AC313A直升机首飞     刘圣杰摄 
        一项又一项的国家任务,一次又一次的市场需求,牵引着“昌飞造”直升机不断改进改型、升级换代,从海用到陆用、从陆基到舰载、从平原到高原,从高温到高寒……公司直升机型号系列已繁衍成为一个覆盖我国全疆域使用的大家族。
 
扶摇直上,蓝天交响
        岁月之河,奔流而过。
        大鹏展翅,蓝天交响。
        一个人只有历经沧桑才能更加坚韧,一个企业唯有历经磨难才能更加强大。
        在各大航展上演编队开花、斜筋斗、跃升倒转、双机尾追螺旋及旋转垂直俯冲等国际上公认的武装直升机顶级难度动作;在“国际军事比赛-2017航空飞镖”比赛中勇夺直升机组第一……直10作为遂行新军事变革的“大国重器”,其作战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相继荣获直升机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护航亚丁湾胜利凯旋,验证空地立体消防新模式,加装医疗方舱护航冬奥……作为亚洲最大吨位的直8型直升机,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0多个型号的直8系列大家族,广泛服务于陆、海、空、武警部队和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等军民用用户,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在首架直11中继航拍机交付中央电视台,开启我国国产直升机首次进入民用航空领域的先河后;直11WB在直11系列型号研制成果的基础上改进改型,于2015年首飞,成为一款轻型武装直升机,走出国门,风采满盈。
        一次又一次的淬炼和锻打,一次又一次的历练和升级,让“昌飞造”直升机大放异彩,壮国威,扬军威。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飞越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中,以战斗状态飞越沙场。
        ——在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以大阵容飞跃天安门,为祖国庆生。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护卫党旗和悬挂标语率先以完美的姿态、磅礴的气势精彩亮相,米秒不差,拉开飞行表演序幕。
        ……
        这是我们永驻心间的报国之志,这是我们永不停歇的强军之路,这是我们勇往直前的强国之梦。
        直升机让现代生活更美好。我们期盼越来越多的“昌飞造”直升机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得更快。
        使命必达,起舞蓝天。
        越来越多的AC系列直升机进入国家应急救援、反恐处突、国土安全等大安全体系并有效运行,只为更多更好地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AC313/ AC313A型机三上高原,加装水箱、水炮,参加火灾扑救和航空护林,只为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更好地支撑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AC311/AC311A、AC310等民用直升机加速发展,获得试航取证并投入市场,农林喷洒型、航空遥测型等多样化的产品先后面世,只为更好满足通航市场发展的要求,现已成为国内空中旅游、警用护航、医疗救护的名片。
        直升机万里行,一览江山壮美。“昌飞造”直升机飞越黄土高坡,飞越滔滔黄河,飞越祁连山脉,飞越雪域高原,飞越丝绸之路……走进浙江大学,走进厦门大学,走进苏州,走进南京……系列活动极大激发了公众的航空热情,点燃了莘莘学子的航空梦想,展示了国产民用直升机的优异性能,也营造了通航产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向社会公众展现了航空工业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通航发展理念。
        一步一个脚印,潜心耕耘春与秋。
        一点一滴积淀,事业兴旺精和勤。
        从单机交付到批量列装,从强我国防到服务国计民生,用户覆盖海陆空三军、武警部队和通航公司,地域覆盖海上、陆地和高原,它是享誉世界的“中国造”,而其背后是中国直升机人“干一业、从一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孜孜追求。
        “父亲是公司90年代的劳模,我要向他学习,传承航空报国的理想。”这是公司功勋劳模赵辉“女承父业”。
        “关键时刻顶得上,拿得下。”这是公司功勋劳模孙滨生在钣金生产一线敲打40载的追求。
         “把直升机导管当成艺术品雕刻。”这是公司功勋劳模杨陆军产品交检合格率100%里的秘密。
        ……
        言为心声,使命催征。
        续写传奇,再创荣光。
        “昌飞儿女”多壮志,唯有奋斗,奋斗,再奋斗!
        他们在雪域高原书写崇高信仰,“为了祖国需要,为了党的事业,我们缺氧,不缺精神”。
        他们在大海深处扛起使命责任,“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助力中国海军驶向深蓝”。
        他们在广袤蓝天发出铿锵誓言,“忠诚奉献,逐梦蓝天,让守护蓝天的梦想变得触手可及”。
        昌飞公司的非凡发展,属于每一位奋斗者!
 
征程如虹,蓝天逐梦
        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建设“航空强国”的伟大号召。
        殷殷嘱托,激励不懈前行;谆谆教导,鼓舞奋勇争先。在型号攻关的关键期,昌飞人不舍昼夜、奋勇攻坚。
        ——他们专注而热情,他们智慧而坚韧。2018年,为了再现“当年设计,当年首飞”的荣光,在重点型号研制的日日夜夜里,昌飞人创新工艺进度与设计制造高度并行的研制模式,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改善,打造品牌,“从质量走向品质”的历程来之不易。
        ——他们年轻有梦想,他们勇敢有拼劲。2022年,AC313A的首飞,是航空工业直升机技术与管理高超能力的展示,是昌飞人高度协同、履行使命与担当的典范,更是一个年轻团队的逐梦之旅,“从制造到创造”的步履坚实豪迈。
        ——他们执着而坚守,他们激情有干劲。每一个新型号从研制到生产的过程,都肩负着无数航空人的光荣与梦想。为了一个新型号的成功首飞,每一架“中国制造”的直升机背后,都凝结了众多直升机人的智慧与汗水。
        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从“跟跑”到“并驾齐驱”、局部“领跑”,公司型号发展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测绘仿制到自主研制,填补了国内航空领域多项空白,创造了多项第一。
        唯有全力以赴,唯有担当作为。
        ——为了保证总装节点,夜色渐浓时的总装车间仍然热火朝天,设备测试、读取数据、导线导通、发动机安装……一个个协作攻关的工作现场,奏出了一曲曲团队携手奋进的和谐音符。公司劳动模范、总装车间新机航电班班长龙竹青说:“保质保量保节点交付直11,加班加点,我们心甘情愿。今年的任务,我们有信心,一定能完成。”
        ——为了确保直升机第二天的正常飞行,职工眼中的“铁人”、试飞站机务二分队分队长、公司总经理特别奖获得者张严林熬夜排故是家常便饭,即使是一个通宵干下来,也往往只是休息一两个小时,就依然精神饱满地投入新的工作中去。张严林说:“自己的家是小家,昌飞是大家,没有昌飞大家的发展哪有小家的幸福。”
        ——为了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接到山东青岛用户需求,要紧急完成某型机天线支座的修理,客户支援部协调相关单位紧急抢干,并派人现场跟产到凌晨3点,才确保了该型机转场任务的节点。客户支援部东部片区负责人金光胜介绍说:“这是一次普通紧急任务的响应,整个流程顺畅、高效,得益于公司外场管理各项举措的高效落地。”
        “生产效率、组织效率、员工效率指数和刚性计划、断线计划完成率同比大幅提高,各项经营指标稳步攀升……”在每年昌飞公司的报捷榜上,我们都能看到努力后的甘甜与喜悦。
        建立型号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平台;对标一流,完善升级公司制造和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面向用户的制造系统;打造关键重点环节的智能制造……2021年初春,春节后昌飞公司干部大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德朋对“十四五”的开局进行了全面擘画,对跨越式发展直升机工业体系进行了具体描绘。
        “着力推动公司直升机工业体系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领先!”徐德朋说。铿锵有力的话语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是改变自我、提升能力再出发的冲锋号;是调整、夯基、蓄能的方向标。
        2021年7月20日,作为昌飞公司对标世界一流试点零件“1-4框蒙皮”,在首次开展预生产试制(PPM)后,进入理化计量中心,开展金相检测,可以观察到零件内部的纤维走向和纤维分布清晰、无皱褶。
        2022年3月30日晚上10点35分,总装车间工艺室主任胡耀辉带领28个参与对标一流工作的工艺员坚守岗位,反复确认每一份工艺指令可以投入到4月份直8某型机进行机上验证。
        这是昌飞公司对标世界一流、完善工艺、质量管理体系取得的初步成效,这是公司直升机工业体系优化升级的一个缩影,这更是公司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履。
        这背后是反复,工艺员们数十余次不厌其烦地迭代数据,验证PPM件,因为他们深知,过程控制对于复合材料成型的重要。对标一流复合材料专业团队成员刘望子谈到试点工作时坦露心声:“这是从事复合材料成型技术人员多年来的心病,从公司发出‘对标一流动员令’,我们便深知这是技术转型的最佳时机。”
        这背后是严谨,直8某型机总装专业工艺指令现场评审过程中,车间主管领导、工艺员、检验员、一线工人为了孔距要不要靠近边缘而争得面红耳赤,为了电缆铺设美观和一致性提升而面露微笑……车间工艺室主任胡耀辉说:“1300余本工艺指令的优化评审让车间3个会议室近一个月来座无虚席,每个人都在以干出高质量产品为目标,逐条逐项地对新版指令进行评审。”
        这些昌飞人,如同那旭日光芒万丈、温暖照人,就在我们身边,朝夕相处,可爱可人。他们的笃行不怠,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唯有“不忘初心”的信念才能来得这样炽热和坚定,唯有“砥砺奋进”的笃行才能来得这样浓烈和坚实。
个人奋斗,企业奋发,国家奋进。或许一个人的努力只是点滴,但涓滴努力终将汇入时代洪流,汇聚创造新的更大业绩的洪荒伟力。
        每个昌飞人都在向着建设航空强国的进程中奔跑,都是在为国家的强盛兴达加油助力。
         
                昌飞大道司歌墙     李蓉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筑梦前行,自强不息。
        53年来,“昌飞造”直升机从孕育中的胎儿成长为报效祖国的飒爽男儿,这是中国直升机事业的荣耀,更是是几代昌飞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的荣光。
        蓝天起舞的那一抹蓝,记录着历史的恢弘;蓝天交响的那一缕光,诉说着今天的壮阔;蓝天逐梦的那一片红,昭示着未来的豪迈
        呼唤壮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昌飞人正按照集团“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时代发展战略要求,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而努力奋斗。
        
                 职工大合唱     赵浩鹏摄
        铁翼翱翔。肩负着光荣与梦想,中国直升机从这里起飞,承载着军需、民用和社会的期望,以崭新的速度向着更高的目标展翅飞翔!

        天道酬勤。从“无形”向“有型”转变,从“产品市场、核心能力、业务结构、人才体系、企业文化”五个维度高质量发展体系发力,昌飞正朝着世界一流航空企业坚实迈进。 

 (余建华 罗佳 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