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要闻 > 省国防科工文联二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省国防科工文联二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11-05
踔厉奋发勇担当  励志笃行善作为
努力开创新时代江西国防科技工业文化建设新局面
——在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文化联合会二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杨章跃
(2022年11月2日)
 
同志们: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几天前刚刚闭幕,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文化联合会二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目的就是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工作,部署任务,表彰先进,鼓舞斗志。
        过去的一年,省国防科工文联在省工信厅(省国防科工办)、省文联、省民政厅的关心指导下,励志笃行,积极作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行业主管部门指示精神,在服务会员单位、助推行业发展和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受熊敏会长委托,我代表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章跃作工作报告    朱学凤摄
        一年来工作回顾
     (一)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联合会党支部定期召开支部会议和党员大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加强党建的重要讲话精神,党支部书记杨章跃兼任省国防科工文联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组织委员和纪检委员李炎兼任省国防科工文联副秘书长,严格落实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社会组织理事会(监事会)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制度。党支部还注重加强对党员进行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教育。2021年12月9日至10日,党支部在召开二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期间,带领行业70余名党员及群众来到赣州兴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兴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向先烈敬献花圈,赴官田兵工厂旧址参观学习,使大家深受教育,进一步增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
    (二)强化管理,规范运行,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联合会换届后确定的工作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强基铸魂、壮大影响”;宗旨理念是:“交流互动、联谊连心、融合创新、和合共进”;实现目标是:“创一等工作、强一支队伍、育一批新人、成一批品牌、展一流形象”。为实现上述目标,联合会定期召开常务理事会议,坚持做到重大活动、重要议题等关系联合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事项必须经过常务理事会议讨论通过才能实施。在去年7月召开的二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上,讨论通过了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和示范单位认定两个办法;讨论研究了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同时还研究讨论了有关人事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联合会组织架构,充实了领导力量,明确了工作重点,确保了联合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轨道前进。
    (三)以开展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专家骨干作用,积极助力全行业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活动是一个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活力与载体。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我们按照省工信厅(省国防科工办)、省文联的部署要求,组织开展了《一切献给党,责任永在肩——江西军工90周年巡礼》大型系列宣传活动,开展了“军工杯”“一切献给党,责任永在肩——纪念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征文演讲竞赛和初心绽芳华,热血铸忠魂”——庆祝建党百年和人民军工创建90年微视频大赛。通过组织开展这些活动,隆重庆祝和纪念建党百年及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引导和助推了全行业文化建设,扩大了国防科工文联的影响力。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组织文化专家骨干承担对全行业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理论研究、业务培训指导、参与相关的检查考核评比竞赛活动,以及对申报全国、全省国防科技工业文化教育基地和国防科技工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进行前期评估和评审认定等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年度行业十大新闻评选、征文演讲竞赛和微视频大赛的评审中,充分展示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奏响宣传文化主弦律。“围绕中心,服务发展”是国防科工文联的基本工作方针。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行业工作大局开展工作。每年年初,组织开展“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事件”评选。经各单位申报,国防科工文联组织专家评定,报省工信厅领导审核,评选出行业2021年度十大新闻事件。十大新闻事件分别是纪念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系列活动在兴国启动、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落户江西、“江西造”飞机护卫党旗等米秒不差飞越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东华理工大学教授周义朋入选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昌飞荣获“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我国首艘千吨级海洋环境监测船启航离厂、江西国防科技工业多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江西省地质局正式揭牌组建,主要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委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中船九江公司首个国际标准成功发布实现零的突破。
        2021年,我们开展的征文演讲竞赛和微视频大赛,得到了各会员单位的积极响应,组委会先后收到征文来稿88篇(首)。作品以弘扬我党我军和人民军工的优良传统和军工精神为重点,充分展现人民军工特别是江西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成就,讴歌了江西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经组织专家评审和竞赛组委会审定,征文评选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22篇、优秀作品28篇、优秀组织奖 6 个。征文演讲竞赛中演讲者声情并茂,充分表达了广大国防科技工业干部职工热爱党、热爱人民军工的真情实感,展现出军工人青春奔放、奋发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现场气氛十分感人。演讲竞赛评选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22个。微视频大赛以企业一线职工自己的视角发掘身边“守初心、担使命、铸忠魂”,爱党爱国爱军爱社会主义,热爱军工、建设军工、献身军工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用镜头艺术讲述身边的感人故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真实地再现行业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微视频大赛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2名。并向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了证书和奖金。我们还先后派出2位专家参加国家国防科工局组织的青年论坛论文评选及演讲专家评审工作,并深入相关企业对入选参加演讲表演的征文及演讲者进行具体指导。
    (五)打造平台,积极抓好对外宣传和先进典型培育评树工作。2021年,我们创建了省国防科工文联微信公众号,开设了门户网站,使联合会有了自己的宣传平台,及时宣传报道联合会工作动态、行业新闻信息和先进典型。在利用好自己的宣传平台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如“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2020年度十大新闻事件”评选结果出炉后,我们及时向媒体投稿宣传,经济晚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中国网等多家媒体给予了报道。
        为实现创建一批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较有影响的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培育选树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的目标,《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认定办法》和《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认定办法》出台后,我们及时组织专家到有申报意愿的单位进行考察,对标其软硬件建设,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进行现场指导。8月份,我们组织评估认定组对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项目进行了评估认定,并报二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同时,我们还通过国防科工文联宣传平台和社会媒体对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项目顺利通过评估认定进行了宣传。
    (六)加强交流,联谊连心,努力为会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一年来,联合会不断加强对现有新老会员单位沟通联系,围绕“交流互动、联谊连心、融合创新、和合共进”的宗旨理念,积极开展工作。6月,我们参加建党百年看江西军民融合新变化调研,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7月,我们在景德镇召开的二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上,组织与会人员参观了昌兴航空公司生产车间,进行了军工文化建设座谈。我们还深入江西佳时特公司、九江中船仪表公司等会员单位调研,了解他们的军工文化建设情况,以便于更好的指导服务。我们还和景德镇军民融合办、吉安市军民融合办、九江市军民融合办、安徽省国防科工文化协会等相关单位和协会进行广泛交流,了解行业动态,学习先进理念和工作方法。联合会领导经常深入会员单位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去年先后组织专家委员会专家深入昌飞公司、直升机所、泰豪科技、北通航江西直升机公司、信航航空科技公司、九江海洋装备集团、同方江新、中船九江仪表公司、南昌航空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会诊文化建设情况,梳理文化建设思路。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章跃等领导还亲自为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同方江新、国科军工集团等单位开展军工精神、军工文化和新闻宣传业务讲座,培训宣传文化骨干,指导电视宣传片摄制等。同时,我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用优质的服务吸纳更多单位到国防科工文化联合会大家庭中来,不断壮大国防科工文联队伍。
        二、今后一段时间工作计划
        今年已至年底,因疫情影响,有效工作时间还剩不到2个月时间,今后一段时间工作安排是:
        (一)紧紧围绕学习宣传二十大精神开展活动激发为党的事业励志笃行的斗志和激情。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我们近期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宣传文化骨干作用,大力营造传达学习宣传二十大精神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昂扬精神,激发为党的事业励志笃行的斗志和激情。联合会将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军工铸辉煌”巡回演讲活动。即组织去年征文演讲比赛部分获奖选手到企业进行巡回演讲,通过讲述身边英模的典型故事,展示我省军工人的风采。同时还将组织开展书法、绘画比赛等活动,讴歌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新时代。
        (二)充分发挥联合会职能,积极为会员单位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联合会换届以来,在履行职责,为会员单位服务方面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和实践,也受到了上级主管单位领导和会员单位的肯定。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努力,守正创新,在组织开展好各种活动的同时,不断拓宽为会员单位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如在企业法律服务、技能培养、网络空间安全业务培训等方面,在前不久召开的常务理事会议上已经向大家作了通报和审议,决定与道善律师事务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法律服务中心”。总之,联合会就是要通过为会员单位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助推行业军工文化建设,为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赋能。
        (三)继续抓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和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典型标杆示范作用。经过我们的推荐和参与评审,我省目前被评为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4个,全国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1个。他们在军工文化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积累了先进经验,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前不久通过的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同样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我们组织的评估认定组在该院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考察、座谈交流后,一致认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对军工文化建设,党委领导高度重视,政治站位高,核心价值突出,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船舶军工文化建设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学院师生精神面貌好,“德行大道、技承天工”的校训得到有效传承和弘扬,军工文化建设对学校教学管理及各项事业发展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今后,我们要加大对这些标杆和榜样的宣传力度,发挥好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我们将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单位代表到这些单位参观学习,以促进和推进全行业的创建工作。我们计划力争每年完成一至二家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和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的评估认定。同时,积极做好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和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的培育创建和推荐申报工作。
        (四)进一步抓好文化专家骨干的学习培训和素质提升,努力建设好两支队伍。联合会将不定期组织文化专家骨干开展学习研讨、考察调研和座谈交流,以不断了解新情况,掌握新知识,获得新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在行业军工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还将有计划地组织行业宣传文化骨干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相关理论和业务知识,提高做好企业宣传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并将常态化组织开展军工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在行业中树立一批先进典型,积极弘扬正能量,充分调动做好军工文化工作的积极性。
        (五)强化信息宣传树形象,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与新闻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及时宣传行业新闻动态,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典型人和事。认真办好江西国防科工文联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宣传平台。《江西国防科技工业》杂志因操作层面问题目前尚未复刊,我们将跟踪关注,争取早日复刊。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建立和畅通信息渠道,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继续抓好江西国防科技工业年度十大新闻事件评选,通过评选和宣传,讲好军工故事,传递军工好声音,不断扩大国防科技工业社会影响力。
        (六)全面加强联合会建设,不断增强和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切实按照上级部门要求,不断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对日常工作规范管理,周密部署,抓紧抓实,不断提高服务行业的质量和水平。要顺应国防科技工业行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做好会员发展工作,加大对行业内会员单位的联络、协调、指导、服务,将更多企业吸纳到国防科工文联大家庭中来,不断壮大国防科工文联的队伍。进一步推动全省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单位间的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促进军工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树好形象,扩大影响,全面提高军工文化建设水平,努力创建一流协会。
 
        大会会场    朱学凤摄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强军队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不辱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工作,担当作为,以加强新时代国防科技工业宣传文化工作的丰硕成果,助推江西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作出我们军工人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