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在核工业的旗帜下 ——献给为核地质事业做出奉献的人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01-14
仿佛
岁月
已经暗淡了刀光剑影
仿佛
时代
已经远离了鼓角争鸣
当国际冷战的大幕徐徐落下
那曾经的
血与火的年代
那曾经激情燃烧的
日日夜夜
已经永恒地注入历史的记忆
深深地
镌刻在每一个核地质人的心中
怎能忘啊
这是一部怎样的历史
当八国联军的大火
焚烧着圆明园的文明
当日寇的铁蹄
践踏着中华母亲美丽的颜容
奔腾的黄河
发出了怒吼
宝塔山下唱响了
用我们的血肉筑成钢铁长城
怎能忘啊
当新中国的礼炮刚刚响起
当五星红旗挂上天安门的上空
年轻的共和国
就笼罩着核威胁的阴影
中国渴望和平
中华民族反对战争
但我们知道
在别人磨刀霍霍的时候
只有手持利剑才有真正的和平
这是一个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日子
1955年1月15日
铸造保卫和平的核盾牌
中南海的决策者
与亿万人民情相连
心相通
这是一项博大精深的事业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圣
汇集在核工业的大旗下
我们象雨滴汇入小溪
又象小溪汇入江河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威胁
我们有精卫填海的勇气
我们有夸父逐日的豪情
我们走向荒原戈壁
我们走进崇山峻岭
我们愿用自己的青春、汗水、热血乃至生命
去开辟中华民族铀矿地质事业的伟大征程
共和国的核工业历史在这里定格
1955年桃花初绽的北京
和平里的一个普通小院
门前布上了荷枪实弹的卫兵
室内装上了直通中南海的电话
进出人员的脸上都流露着庄严的神情
这就是中国核地质事业的指挥中心
汇集着来自祖国各地的精英
它也叫北京的一个神秘小院
西方情报机构曾为它这样命名
也是在这一年的南岭腹地
粤汉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
突然沸腾
一部部带着泥土的钻机、挖掘机从列车上卸下
一群群工人、干部、大学生模样的人
走进大山之中
中国南方的一个神密小站
西方情报机构也曾这样为它命名
30年后这里向世界揭开谜底
金银寨大型铀矿在此诞生
历史记下了铀矿地质工作者的辉煌历程
在粤北的下庄
在湘南的鹿井
在江西的桃山、相山
在祖国的边陲大漠 荒野峻岭
处处留下
核地质人闪光的足迹
时时看到
核地质人跋涉奋进的身影
那一个又一个的铀矿床 铀矿田
见证了铀矿地质工作者的大智大勇
中国核工业的腾飞
传唱着核地质人无私奉献的英名
当第一颗原子弹、氢弹
在西北戈壁发出震惊世界的巨响
当第一艘核潜艇在世人的嘱目中傲然巡游
当第一座核电站在杭州湾并网运行
核工业
你是共和国的骄傲
铀矿地质工作者
你是华夏儿女的光荣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以政治家的深邃和敏锐曾经说过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是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伟人的论断
高屋建瓴
掷地有声
我不是诗人
但我记得一位诗人笔下核地质工作者大写的人生
如果
把中国两弹一艇的成功和核电站的耸立
比作一部雄浑的交响乐
那么
核地质就是其中最具光彩的第一乐章
诗人的语言
比喻形象
鲜活生动
国家的尊严
民族的神圣
不是靠政治宣言和文明的久远
而是靠综合国力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盛
今天
世纪风吹来了时代潮
和平与发展背后仍有险涛恶浪翻腾
南海的一次又一次挑衅
北疆虎视眈眈的魔影
令每一个中华儿女义愤填膺
我们必须有足以自卫防御的国防力量
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
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新时代领导人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动员令
把一切献给党
国家利益至上
共和国的铀矿地质健儿正牢记使命
行进在找矿铸剑的征程
我们不畏艰难
我们意志坚定
因为献身国防的军工精神
早已溶入我们的血脉
我们坚信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核地质人永远是山的血脉
山的精灵
让阳光放大又缩小我们攀登的身影
真实的是我们岩石般刚强的身躯
是我们步伐的豪迈、坚定
乘着加强国防建设的东风
我们奋进在核工业的旗帜下
昂首挺胸
阔步前行!
(作者:江西省地质局李清;该作品荣获省国防科工文联“军工杯”“一切献给党,责任永在肩——纪念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征文竞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