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创造飞翔 ——追忆老校长陆孝彭院士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02-14
雄鹰展翅飞
1965年6月4日,一只“雄鹰”从樟树机场腾空而起,乌云压来,却丝毫抵不住它翱翔的势头,见状,一位老人激动地泪流不止。
这只“雄鹰”便是中国设计制造的第一种强击机——“强5”,后经多次改型,被誉为“五爷”“亚洲明星”,退役前一直是我国航空事业的领军存在。
这位老人便是“强-5”的总设计师——陆孝彭院士。南昌航空大学前身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的首任院长。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千疮百孔、任人欺凌的旧中国面貌,为了设计制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他呕心沥血,用一生创造飞翔。
航空报国志
1920年8月陆孝彭出生在上海。或许是受明末先辈“不仕清”铮铮誓言的影响,陆孝彭的一生都始终怀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
“九一八”事变他参与游行,在北平参与“一二·九”爱国运动,见过中华大地千疮百孔的他始终觉得“祖国的命运与每一个人都是休戚相关的”。学生时代,他亲眼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飞机对我无辜百姓狂轰滥炸,他把满腔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锁定在“无论如何我们也要用自己制造的飞机去战胜敌人!”
在中央大学看到外国的发动机,他暗下决心“中国的飞机一定会装上‘中国心’”。
拳拳赤子心
1944年,陆孝彭不远万里,负笈出洋,曲线救国,赴美英留学深造。在国外深造期间,他始终不忘学好本领“航空救国”的初心,没日没夜画图、计算所设计出来的方案,打破了欧美对中国的贬低,英国人和美国人也不禁称赞“中国人的设计太妙了”。
在英国收获不少成就,获取爱情的他,得知中国大陆即将解放的消息,祖国和爱情的抉择显得如此残酷。同窗好友递来的三本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国向何处去?”一话顿时抓住了他的心。未婚妻玛格丽特知道,这个男人除了属于她,还属于另外一个遥远的国度。
在回国的船上,面临“一穷二白”的大陆还是“待遇优渥”的台湾的抉择,陆孝彭没有犹豫:“祖国还很贫穷,需要人去建设她。”
回国后条件异常艰苦,多所学校邀请他担任教授,均被他一一回绝:“我宁愿到一线,实实在在干出一架飞机”。从修理、到仿制再到自行设计,一路走来不知道是多少个艰苦的年月。
担当铸利剑
陆孝彭深知“外国人不会把最好的飞机卖给我们”,便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设计、研制中国自己的“争气机”。1956年中央决定开始自行设计新飞机“歼教-1”。作为主管设计师,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100天完成新机型试制任务,100天实现首飞,开创了我国航空工业从仿制走向自行研制的先河。
当国家急需一款强击机,陆孝彭说:“只要祖国需要,我就能搞出来。”为此他全身心投入,每天铺在图纸上,泡在车间里,“拼将白发添双鬓,定教雄鹰展翅飞”。2万多张图样,他硬是一张张审核,一组组复算,终于捧出了“强-5”。1965年“强-5”成功首飞,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服役人民空军50余年。“强-5”也是我国第一种出口的作战飞机,被誉为“理想的强击机”。
设计“强-5”时,正逢“大跃进”时期,快速试制、快速施工的行业风气导致工厂三年来未提供一架合格飞机,“整风运动”致使“强-5”试制任务彻底取消。不甘心的陆孝彭千方百计留下13个人,在不影响自身工作的前提下,对外不公开地“见缝插针”研制“强-5”。将近两年的“地下”工作,终于使得试验用机零件将近加工完成,半成品也让政府同意继续项目。
陆孝彭一生的秘密或许藏在这句话里:人应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只要让我搞飞机,其他都无所谓”。60年航空生涯,他创造了许多辉煌与“经典巨著”:“歼教-1”、“强-5”及其改型机、“歼-12”等型号,便后掠技术研究和空天往返载人系统第一级总体方案等重大课题。
文革期间,陆孝彭也被关进了“牛棚”8个月之久。他坚信他是清白的,面对造反派的各种逼供和质疑,他不得不好好交代问题、写好材料。解释飞机试飞失败事故时,便趁机写了一份“强-5”飞机遗留技术问题的论证及思考后的改进意见。即使身陷囹圄,依然心系国家航空事业。无论曾经历了多少痛苦与磨难,也不论处在何种位置何种境地,陆孝彭为服务于伟大祖国而心甘情愿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智。
共筑中国梦
陆孝彭一生追随党,漫漫30载入党路,痴心不改,矢志不移,直至年过六旬,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时间回溯,某天陆孝彭加班到深夜回家,天下着蒙蒙雨,同事吴立新怕骑自行车带人会摔跤,便推自行车送行。聊天中吴立新问道;“陆总,如果当初您在英国不回来,生活会比现在好的多吧?”陆孝彭不假思索地说:“生活嘛,会比现在好,不过,在英国设计出来的飞机就是英国的,回国后设计出来的飞机就是中国的,意义完全不一样啊。”
回顾近代历史,中华民族遭受深重困难,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取得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正因为有陆孝彭这样一代又一代军工人,创造一件又一件“国之重器”“大国利剑”,才有国家今天的繁荣和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心怀国之大者,接过军工前辈的接力棒,始终秉承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使命担当,为筑梦蓝天接续奋斗。
(作者:南昌航空大学谢大进、徐津;该作品荣获省国防科工文联“军工杯”“一切献给党,责任永在肩——纪念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征文竞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