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报国精神照亮梦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02-14
193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办的第一家综合性大型兵工厂在兴国官田诞生。它的创立,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工的起源,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发展武器装备事业开端的标志。从此,人民军工同革命战争的发展和人民军队的成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80多年来,从“小米加步枪”到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坦克、飞机,从第一枚导弹到种类齐全、性能先进的导弹系列,从木船小艇到今天先进的舰艇编队……人民军工历经千锤百炼,脱胎换骨,壮军威、扬国威,为民族解放、国家强盛立下赫赫战功。
“官田兵工厂的建立,为兵器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江西国防工业是以1951年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洪都机械厂诞生为标志,正式起步的。
从1965年开始,在江西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全省各地就像革命战争年代支援前线一样支持“三线”建设。一大批军工企业从东北、上海、西北等地搬迁到江西,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干部职工扎根红土地。核工业、航空航天、船舶、兵器、军工电子五大军工快速发展。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是江西军工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生产的常规武器能够满足团以下部队的基本装备需求,国家4种直升机机型有3种在江西生产。一时间,江西军工声名鹊起。江西成为重要的国防工业大省,创造了新中国军工史上的十多个第一。
1954年7月3日,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五在南昌轰鸣升空,翱翔蓝天。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嘉勉信,称赞“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除此之外,新中国第一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军民用直升机,第一艘鱼雷快艇、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飞机等均诞生在江西。
如果说创造辉煌离不开军工精神,那么摆脱困境则更需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80年来,一代又一代江西军工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砥砺奋进,谱写了一曲曲精忠报国、不辱使命、奋发图强的恢弘凯歌,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典型人物。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忘我牺牲”和“把一切献给党”的伟大军工精神,不断激励军工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全行业干部职工热爱军工、建设军工、献身军工的热情,为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航空制造为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江西国防工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1969年12月,新的直升机所在江西景德镇成立。在几乎一无所有的基础上直升机所面临着型号研制和基本建设的繁重任务。
新成立的直升机所百端待举,当时接收了中科院华东分院17000平方米房屋和占地,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阙如。为保障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上级把直升机所的基建定名为“6002工程”,江西省建工局责令景德镇市建工局负责基本建设。工程于1970年10月14日破土动工,4个施工队共计500多人进入现场。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直升机所抽调近百人参加基建工作,其中绝大部分是科技人员。他们负责土石方工程、民工管理、采购、财会等工作。大家不讲条件,负责基建物资采购和转运的,早出晚归,四处奔波,雨天一身水,晴天一身汗;负责工程管理的,无论严寒酷暑都坚持在施工现场,一边工作一边劳动。随着基建任务的减少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他们于1972年前后陆续回到原岗位,少数人直到1978年才回到研究室。1970到1973年期间,直升机所累计完成建筑面积3万多平米。
由于建所之初只有部分住房,为保证基建和型号研制,直升机所抽调人员建立各级机构,逐步办起了职工食堂、卫生所、军人服务社、幼儿园、子弟学校,以及汽车队和物资组。受当时的条件制约,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十分艰苦。但大家没有放弃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的打下了直升机所的基础,也种下了直升机所得未来!对于航空工业直升机所一代代干部职工而言,他们在走过的道路上谱写了一部奋斗史,这也是一部拥军史、强军史。
今日中国复兴盛世,回顾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建所48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漫漫征程,正是航空报国精神照亮了梦想,汇聚了力量。
直升机所几代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研发了中国第一架舰载直升机、第一架武装直升机、第一架大型运输直升机、第一架轻型通用直升机、第一架反潜反舰直升机,研发了性能功用均名列世界前茅的专用武装直升机……各型直升机装备列装陆海空三军和武警部队,成为树梢杀手、海上鹰隼、高原雄鹰、战地卫士。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的远洋舰队还没有舰载直升机,研制国产舰载直升机的任务摆在了直升机所干部职工的面前。要让直升机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从舰面安全起降,必须同时研制出“鱼叉”系统。这在当时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任务。飞行员从200米空中向100多平方米大小的舰面起降平台降落时,仿佛面对一片漂浮在水上的树叶。虽然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但困难并不能减弱大家的工作热情,一场艰巨的攻关战役持续了一年多,最终为人民海军交付了性能可靠的舰载直升机。
几乎与研制舰载直升机同时,陆军提出了研制武装直升机的需求。面对新的的挑战,直升机所干部职工的选择依然是艰苦攻关,在一千天不间断的攻关期间,历经多次挫败后逐渐柳暗花明,当直升机在空中实弹靶试中取得了八发七中的优异成绩时,人们的兴奋之情难以言表。新兴的陆军航空兵从此拥有了国产武装直升机。
1985年,大型运输型直升机首飞成功,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发直升机的空白。某型号的研制更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如同一座巍然矗立的丰碑,标志着我国直升机研制迈上了与国际直升机强者同台竞技的高度。
为了国防事业,为了祖国的荣誉,多少年来,直升机人铆足了劲,就是要给中国人争一口气。
国产直升机伴随着国家快速进步的巨轮而蓬勃发展,为捍卫和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它们飞向辽阔大海,为走向深蓝的人民海军舰船和航母担当顺风耳、千里眼、阻击手和突击队,它们飞向亚丁湾,护卫国际和平,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
它们进驻港澳,捍卫国家主权。
它们在神舟发射现场执行巡逻、搜救等重大任务。
它们飞赴汶川、十万大山等受灾地区,为灾区群众铺架空中生命线。
它们参与西电东输、南水北调、世博会、奥运会等重大工程和活动。
它们飞上高原,飞往大漠戈壁,飞向反恐维稳的最前沿,飞向和平召唤的每一个地方。
中国直升机人在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征程上,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华丽转身,实现了部队装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向战略转型、优化战争形态的质变。
一切献给党,责任永在肩。牢记职责,秉承航空报国的精神,国产直升机一定会飞得更远,飞得更快,人民军工更会越来越强!
(作者: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金鑫锐;该作品荣获省国防科工文联“军工杯”“一切献给党,责任永在肩——纪念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征文竞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