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地下党员的深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05-27
一个老地下党员的深情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汪婷婷
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要从一份“特殊党费”讲起。今年五月,我们部门接到了一位离休老党员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一直想表达我对党的祝福,通过最近的党史学习,我想交一笔党费给党组织,感谢党多年来对我的教育。”这位离休老党员就是我所离休干部王贤明。王老出生于1930年,这位已经91岁高龄的长者曾长期工作在直升机科研一线。他这一番朴素的话语,反映了一名航空前辈数十载听党话跟党走,矢志不渝的“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初心。
90多岁的王老说起自己的革命经历和型号研制历史,如数家珍,他记得很清楚,加入党组织那天,特别冷,他在火盆旁聆听了当时党组织负责人讲解的革命道理和解放战争形势。秘密加入了地下党组织,就意味着承担起了党员的使命和责任。王老告诉我说,他非常渴望学习,可为了地下党工作他服从组织安排放弃了当时考大学的机会,为革命游击队服务。在执行任务中,王老冒着白色恐怖的巨大危险,和同志们一起受命深入宣传新华社发的各种通讯。动员组织在人民群众中宣传解放战争的形势,学习毛主席著作,印发革命消息寄往各地,为当地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迎来革命的胜利。
他还给我说起了他当时的战友,他说,“解放前夕,5位同志被敌人的冷枪击中胸口牺牲了。”
“支队长施正同志,攻城的时候被敌炮击中,就倒在离我10米远的地方。”
“毛梅同志倒在了战场上。”
“他们都非常年轻,我一直记得他们,永远怀念他们……”
在王老的深情讲述中,一个个伴随着枪炮声奋勇杀敌的身影,从历史的硝烟中走来,告诉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是多少人的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幸存下来的人,心里都留下了怀念。
王老一生热爱学习,他立志科学报效祖国,由于特殊年代的原因,他三次入大学读书,历经好几个单位从事武器装备研制工作。当年,他说,很多直升机研制人员工作到深夜,一个共同的信念在心中燃烧——再苦,也要造出自己的直升机。
如今,他离开工作岗位快30年了,但他一直牵挂着国产直升机的发展,曾经专门针对直升机技术发展提出建议,获得直升机所职工合理化建议奖励。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心。在他心中,只有干好工作,才对得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才对得起“航空人”的称号。他告诉我说,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他关心时事,开展自学。自从办理离休手续后,他说自己没给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但还享受着党组织的关心照顾,心里很是感动。想着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他把从离休费里省吃俭用一点一点攒下来的钱交给党,就是为了感谢党组织对他的关心与照顾。王老说,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唯有那面鲜红的党旗,才是永远激励他前行的向导;也正是那面党旗,才让他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无畏、无怨、无悔。当我问王老对现在的生活满意不,王老说:“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也是替他们活着,替他们看到了新中国的胜利和祖国的强盛,所以我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幸福。”入党73年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离休后,他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为直升机技术发展服务的情怀不离不休,他用对党和国家的忠诚,生动诠释着“党员精神永不退休,家国情怀永不退休”。我问他是什么力量让你们这一代人能坚持下来,他说是使命需要,是永远跟着党走的决心。
从采访结束到现在,我一直难以忘记王贤明老人慈祥的面容,以及那缓缓道来的深情。更难以忘记,他在讲述自己那段革命岁月时,那种坚毅而又坦诚的眼神。
我可以想象得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百废待兴的年代,去践行自己的革命理想,这其中所需要的勇气和胆识。在16岁时,王贤明就勇敢地选择了地下党的革命事业,成为一名地下党员,将青春与热血投身于党的伟大事业。作为游击队的指导员,他将革命思想,以及先进思想传播给了当地村民以及老百姓。新中国成立后,在那特殊时期,他又坚持学习,耕耘岗位,立志科学报国,发展研究直升机技术,堪称党员中的优秀代表。
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是一辈子的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入党誓词,激荡着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初心。已经91岁的王贤明同志经常说,“党旗是我永远的旗帜,党是我一生的追随。”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入党73年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离休后,他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为直升机技术发展服务的情怀不离不休,他用对党和国家的忠诚,生动诠释着“党员精神永不退休,家国情怀永不退休”。
在长达73年的党员岁月里,王贤明老人始终勇敢地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革命年代的勇者。人到一定年龄会退休,但是党员身份却永远不会退休。对于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来说,严于律己的作风不会退休,甘于奉献的精神不会退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退休。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都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中,他们永远年轻。
今天我的叙述篇幅有限,其实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七十年中,我所五十多年的发展中,王老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他代表着是他那一代优秀共产党人的情怀和使命。这一个个人,这一个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新中国如何走来,一架架国产直升机如何飞上祖国的蓝天。
今天,我们的时代进入了新时代。祖国明天的繁荣与发展,更需要更多的党员历练出才干,在磨练中孕育热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新业绩、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立报国之志,服务人民,我们才能无愧地说:请人民检阅,请祖国检阅!
(该作品荣获省国防科工文联“军工杯”“一切献给党,责任永在肩——纪念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征文竞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