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铸剑,无怨无悔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熊梦飞
1931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在江西省兴国县官田村建立了中央军委兵工厂,标志着人民军工的诞生。从此人民军工便注定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与新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革命战争年代,军工人顶着弹雨搞生产,冒着炮火支前线。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军工在几代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茁壮成长,逐步建立起我国完整的军工产业体系,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在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指示下,军工产业更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军工和国民经济的融合,实现了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人民军工90年来的历史是奋进的历史,是创造的历史,是血与火的历史,是忠诚与信仰的历史。人民军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大刀长矛的锻造到飞机大炮的制造,从研制镇国神器两弹一星到制造游弋远洋、卫国守边的航母,从一穷二白到傲视全球。90年来军工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有可能获得诺奖的量子加密通信,最先进的加工设备光纤激光焊机,最强的脉冲强磁场,最大的改装传奇瓦良格号航母。哪个作品的背后没有融入军工人的智慧与热血,哪个作品的背后没有融入军工人的忠诚与担当,哪个作品的背后没有融入军工人的使命与责任。
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奋斗的红色画卷,有这样一位“把一切献给党”的军工英雄。作为我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军工事业的开拓者,他的一生与共和国的枪炮制造史同行,他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铮铮誓言,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激人奋进的时代赞歌。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
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吴运铎随兵工厂从皖南到苏北,从淮南到淮阴,始终坚持战斗在生产、科研一线。他带领7个徒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使兵工厂实现了年产子弹60万发,这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堪称奇迹。为了研发枪弹,他浑身上下有200多处炸伤,历经3次重伤和20余次手术,失去了左手、左眼,右腿被炸残,曾在病床上昏迷了整整15天。“虽九死其犹未悔”可以被视为对吴运铎这位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最好的注脚。在党和人民面前,他早已抛却个人生死,将生命的分分秒秒,熔进革命的火炉,融入建设的大潮。作为一位影响了共和国几代人成长的英雄,他始终将个人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磨难,为新中国军工事业“开疆拓土”。这一切,都源于一种笃定的信念——“把一切献给党”。而这又何尝不是无数军工人笃定的信念呢?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辈登临正少年。90年来军工人前仆后继、奋发图强,为军工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人物,吴希明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他是原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总设计师、国家某型号总设计师、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航空报国特等金奖获得者。他几十年如一日顽强拼搏,先后参与了“八五”、“九五”、“十五”课题的预研工作,主持或参与研发了直8、直9、直10、直11、直19等几乎所有现役国产直升机。办公室、会议室、试验试飞现场甚至候车室、飞机上、宾馆里,处处是他工作的地点。每天,他脑子里萦绕的都是技术方案、攻关措施、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就像一面鲜红的党旗,召唤着参研人员勇往直前、斩关夺隘。他带领团队以临战的姿态、百折不挠的决心和钢铁般的意志,长期高负荷、快节奏奋战在直升机研制第一线,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他独立完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首次应用于某型号的数字化全机理论外形设计,填补了我国直升机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空白,开辟了直升机数字化设计的先河,为加速型号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的直升机设计研发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吴希明,蓝天放牧人。航空报国的信念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脉,成为他生命中自觉的航标和灯塔。他是航空人的骄傲,是直升机行业的标杆。他与全所干部职工共同肩负起引领直升机技术进步,推动直升机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朝着打造国际一流直升机研发机构的宏伟目标奋力开拓,勇往直前。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战争年代,军工人甘于抛头颅洒热血;在和平年代,军工人同样也不吝流血和牺牲。2018年8月19日,受强烈台风“温比亚”影响,大连遭受罕见狂风暴雨。8月20日早晨,台风风力持续加大,狂风巨浪袭向码头,停泊在七六〇所南码头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在巨浪的袭击下出现险情。试验平台部分缆桩已因受力过大而严重变形至断裂,缆绳脱落。如不采取进一步措施,很有可能会造成试验平台失控、毁损、倾覆、沉没及其保障人员伤亡。在这危急关头,七六○研究所黄群、宋月才、姜开斌等12名同志,面对台风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无惧,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在抗险救灾的过程中,黄群、宋月才、姜开斌被巨浪卷入海中,不幸壮烈牺牲。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褒扬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中船重工七六○研究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干部群众竖起了一面鲜红的精神旗帜。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虽然他们离我们而去,但其对党忠诚、忠于职守的政治品格,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业务作风,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斗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名字将永远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们没有离去,没有离去,浩荡的长风仍奔流着他们的未了情;他们没有离去,没有离去,翻腾的碧浪还跃动着他们的报国心。
爱国奋斗精神贯穿于军工人90年发展史!
爱国奋斗精神激励军工人勇敢追梦圆梦!
爱国奋斗精神奏响军工人新征程的奋斗交响曲!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人,我满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加入到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加入到军工人队伍。为国铸剑,无怨无悔。我一定会传承好军工精神,积极投身到党领导的军工事业中去,为人民奋斗、为祖国献身,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人民军工,我来了。我将与人民军工一起,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该作品荣获省国防科工文联“军工杯”“一切献给党,责任永在肩——纪念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征文竞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