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天地 > 菁华文苑 > 四十年的使命坚守 永不变的军工情怀
四十年的使命坚守 永不变的军工情怀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06-02

四十年的使命坚守 永不变的军工情怀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徐昊闻


         今年的6月17日,神州12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随后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这一震惊世人的伟大事件,让国人振奋,更让我们新钢人激动不已。因为在中国空间站太空舱里应用了我们新钢制造的产品,我们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新钢曾经是一个“三线”军工企业,几十年来,我们以不忘初心的三线情怀,使命担当的报国之志,经过一代又一代新钢人的艰苦努力、科研攻关,研制生产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急需的军用材料,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公司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研制生产的一种特殊军用钢丝。就是这么一根看似普通的钢丝,与人们经常谈论的高大上产品相距甚远,市场需求量小,生产难度大,质量要求高,一般的企业都不愿意生产或生产不了,新钢公司却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生产这个产品,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生产的企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独子线。
        这种钢丝主要应用在航天太空舱、军用航空发动机等国防重点项目。由这种钢丝制作的柱塞弹簧安装在动力燃油泵中,是航空航天发动机最关键的零部件材料之一,通俗的讲,它就相当于人体心脏内的起搏器,可见是何等重要。柱塞弹簧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航空航天发动机正常工作,更关系到航行安全。
        为了研制这种高质量的特种钢丝,几代新钢科技人员付出了极大努力。七十年代以高级工程师周玉金为代表的第一代科技人员,制定出了目前仍然保持先进的技术标准,成功地研制出了军用钢丝原材料。八十年代以王锡玖总工程师为代表的第二代科技人员,首次采用国内三次化学扒皮处理方法,成功攻克了柱塞弹簧钢丝表面缺陷难题,疲劳寿命是美日先进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两倍以上。2015年新钢公司与中国航发贵州某军工企业进行联合技术攻关,以高级工程师胡东福为代表的第三代科技人员,成功解决了合格率低的历史性难题,钢丝合格率是原来的4倍以上。
        说句实话,这种弹簧钢丝的产量和产值对于新钢这种千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来说,的确是无足轻重,但只要国防建设需要,即使经济效益不高,也必须义无反顾地干下去。
        这一切,靠的是一种坚守和信念。至今,负责这条生产线的干部职工仍然生活工作在离城市几十公里的山沟沟里,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设施简陋,交通不便,他们也向往现代都市的繁华,但为了这份事业,他们选择了清苦和奉献。四十年的使命坚守,诠释了新钢人永远不变的军工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曾经的三线建设是一段惊天动地的光辉岁月,是一代三线人永远的家国记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为响应中央三线建设的号召,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告别父母妻儿,远离繁华都市,踏入深山老林,投入三线建设。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那些曾经让我们心潮澎湃的“三线”故事,那些光芒闪耀的奉献足印,要怎样化为未来铿锵前行的精神之源?
        为了这份初心使命,今天的新钢公司正由规模效益型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战略转型,通过工艺装备技术升级改造,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公司创新能力,让新钢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为了这份初心使命,今天的新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依托现有军工资质优势以及工艺装备和研发能力优势,积极参与航空航天高端用钢材料、陆军装甲防弹用钢材料、海军新一代舰船用钢材料等国家军工用钢材料的研制,坚决履行国企使命。
        有一种精神,叫做钢铁精神,有一种情怀,它融于高炉烟缕,有一种坚守,需要代代传承,今天的新钢公司全体职工,都将传承钢铁报国的志向,大踏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强军目标贡献“新钢”力量。


           (该作品荣获省国防科工文联“军工杯”“一切献给党,责任永在肩——纪念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征文竞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