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天地 > 菁华文苑 > 红色薪火铸就国防辉煌
红色薪火铸就国防辉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06-14

       红色薪火铸就国防辉煌 

    东华理工大学温佳毅

        在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人民军工精神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影子。

        始建于1931年10月的兴国官田中央兵工厂是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兵工厂,是苏区时期规模最大、设备最全、技术最先进、人员最充实、机构最完整、实力最雄厚的兵工厂,被誉为“人民兵工的始祖”“人民军工发祥地”。
        记得那时,中央红军3万多人粉碎了蒋介石30万兵力的第三次“围剿”,缴获枪支2万余支。然而,这些枪支中有许多零件不全、无法使用。同时随着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赣南和闽西地区连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红军和地方武装迫切需要大批枪支和弹药。在这种形势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原有修械所和修械处的基础上,组建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担负日益繁重的修械和弹药生产任务。官田中央兵工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似乎从它的成立之日起,它就背负上了“为党奉献一切”的使命。
        官田村以出铁匠闻名赣南。朱德总司令亲自到此地勘察,发现了一个流水潺潺,青山环抱的客家小村庄 认为官田村西侧背靠高山,山上植被茂盛,常年云雾缭绕,敌人的飞机难以发现。官田村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受到了党领导人员的重视。
        官田兵工厂初建时也仅仅是由几个机械所合并而成的,只有枪炮科和弹药科、利铁科、总务处、警卫特务连和运输马队;技术力量也缺乏,干部和工人仅250余人;厂房和设备十分简陋,只有200多把锉刀,100多把老虎钳,4座打铁炉。
        由于条件限制,工厂并不能造出先进大炮,只能生产一些土枪土炮,这些武器杀伤力不足,大大制约了红军的战斗力。在这时毛主席提出一次次战争的胜利,就意味着打扫战场时能获得敌方的先进武器,什么“汉阳造”“毛瑟”“马克沁”“迫击炮”“山炮”……这些林林总总的长枪短炮,也成了红军的“制式装备”。红军把这些坏的破碎的武器装备送到哪里修理呢?这时候,官田兵工厂就发挥了它的紧迫性了。
        兵工厂的工人除了少数木匠、铁匠及原来国民党部队军需人员外,大部分人不久前还是农民。他们多数人不要说制造,修理都不会,甚至没有看过、摸过枪。但工人们热情高涨,他们乐观地表示:“除了生孩子,我们什么都能学会。”
        在工厂党组织的号召下,全厂掀起了钻研修枪、制枪技术的高潮。厂长吴汉杰把力量配搭开来,提出口号:“虚心学、快快学,我们多流汗,阶级弟兄少流血!”十冬腊月,大家不畏严寒,白天丢下饭碗就去干活,不知疲惫,夜里没有灯就摸着黑研究技术,躺在床上还讨论着怎样找窍门。兵工厂的门上挂着这样一副对联横批“多生产一颗子弹,等于多消减一个敌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人们依旧乐观向上昂扬,希望为党组织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成为党坚实的后盾。
        当时请况危急,国民党对苏区的封锁特别严密,原材料和工具都很难获得,资源匮乏程度到了红军战士每打一发枪弹,都要将弹壳拾回,按级送回兵工厂进行复装。
        为解决原材料问题,大家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自己生产。买不到燃料用油,就造大木轮利用水力发动机器;没有硝酸,就设法用腐朽的木头磨成粉末,和白药配成火药;做底火的铜皮用光了,就用弹壳打成薄铜片来代替。二是派人化装进入敌占区,秘密输运原材料。战士们不顾危险深入白区,去购得军事资源。
        官田兵工厂之后,各地兵工厂相继出现,呈现出一片燎原之势,各地兵工部门以“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高举“一切为了前线”“后方多流汗、前方少流血”的战斗口号,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生产竞赛,使军工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都有了提高。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人民兵工不仅能生产单兵武器,而且具备了批量制造大中口径迫击炮、山炮等攻坚性武器弹药的能力,为战略反攻阶段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提供了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武器装备。
        新中国成立后,兵器工业又提供了大批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支援航空、航天、船舶、电子等国防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发展,为新中国国防工业建设奠定了基础。由此,我国国防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困难的的时期已经过去,曾经的或辛酸或辉煌好似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掩盖,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也在悄悄隐去自己的名字,但人民不会忘记,不会忘记他们做出的贡献,我们还能看到,看到兵工厂旧址刻在斑驳里的铁骨铮铮。身为一个东华理工学子,我更是明白,核军工精神背后的付出与坚持。这背后的工作太枯燥,太没“钱途”,但他们能十年如一日的钻研,深入。在这个新时代,这就是对“为党奉献一切”地最好诠释。
        每每看到阅兵仪式上那一台台战车从天安门前驶过,轰隆隆的声音让所有人心生敬畏,99式,95A,核导弹,等先进武器不但完全是由中国自主研发,而且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而且每个人都是配备的“中国制造”,完全与以前的“万国牌”武器说“再见”,我都会发出感叹,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了!而这时,我又会想到,在那个艰难的岁月,战士们在前线杀敌,英勇奋战,兵工们在后方钻研技术,加紧制造,一点一点积累,一点一点改良,不舍昼夜,从无到有。终于,中央兵工厂和党一起迎着战争纷飞的炮火,从夹缝中开出一条名为自强的道路。
        正是有了官田兵工厂里孕育的奉献精神,有了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兵工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人民兵工才会从官田兵工厂出发,走过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走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走出了今天的国防工业的辉煌。


        (该作品荣获省国防科工文联“军工杯”“一切献给党,责任永在肩——纪念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征文竞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