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天地 > 菁华文苑 > 纪念”“强5之父”陆孝彭校长
纪念”“强5之父”陆孝彭校长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06-14

           纪念”“强5之父”陆孝彭校长    

南昌航空大学高英俊  肖文波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走过一百年的日子,也是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回看过往,几经坎坷磨难,再看今朝已是万载荣光。任谁也无法预料,百年之前的一艘红船之上事,未来会对神州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之中国军工事业洋溢着勃勃生机,国家日益强大。航空工业作为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一大重要标准,也是保卫国家的军事利器,一直以来是吾辈努力攀登的高峰。中国人自古就有飞天的梦想,明代万户作为世界上首个运用火箭飞天的人,虽然失败却踏出了中国航空梦的第一步。事实上,我们的现代航空事业走上正轨只有短短72年,远远不及国外。而且在没有国际援助甚至个别国家的阻挠下,中国的“飞天之旅”相较于其他国家走的异常艰难。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老一辈航空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百折不挠、锲而不舍、自强奋进的精神,终于在1954年实现了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首飞上天,从此浩瀚天空中也多了中国人自己的雄鹰。

        作为航空大学的师生,看到我国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的同时,让我们不禁想起了我校的第一任校长陆孝彭。作为强五之父,他的一生都投身于祖国航空事业中。他是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及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的主管设计师,并参加了歼12的设计工作。陆孝彭校长始终坚信“航空强国”的信念,并为之奋斗一生。陆孝彭1920年出生于江苏常州,求学时期日军飞机常常在江浙一带进行侦察和轰炸,但碍于当时薄弱的防空能力,人民苦不堪言。这对陆孝彭后来转向学习航空事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接触到“航空救国”的思想后,陆孝彭毅然决绝的选择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专业。抗战期间学校几度迁移,生存环极度恶劣,不仅校舍破烂不堪而且学生食不果腹。但这些肉体上的磨难却从未打消过陆孝彭对于知识的探索以及航空救国的信念。1944年陆孝彭被选中赴美留学,但当时日本对中国采取严密的海陆空封锁,常规的途径根本无法出国。只能先乘机跨越珠穆朗玛峰飞往印度,再远渡印度洋到南太平洋岛国,最后去往美国。几经周转途中,甚至有人不堪压力放弃生命。但陆孝彭始终坚守信念,暗暗发誓一定要到美国学习先进的航空技术并带回祖国。当陆孝彭毕业时,摆在他面前的是留下还是回国。如果选择留在国外,不仅生活待遇优厚而且有着大好的前途。但他说“祖国需要我,哪怕万水千山、高官俸禄也阻止不了我回到祖国的决心”。1958年国家迫切需要一批强击机,在党的委任下,陆孝彭担当起了总设计师的重任。刚上任时,陆孝彭发现设计科里的人员大多都是中专毕业生,而且很多甚至都没有接触过飞机。带领这样的队伍设计先进的强击机对陆孝彭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他拿出一不怕苦、二不怕难的决心。最终完成了党和人民所赋予的重任。此后陆校长获得无数荣誉,例如1978年获全国劳模称号,1984年获航空“工业部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等。
        1982年在党内推荐下,陆孝彭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兴高采烈的作下“镰刀斧头亮我心,共产主义永传世”诗句。自归国之后他一直寻求机会入党却始终没能如愿,此时入党的消息让他深感自豪和欣慰。作为一位航空工作者,他在航空军工领域硕果累累,在中国航空史上留下浓墨一笔;作为中国人,他科学报国,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将所学知识报效国家;作为共产党人,他坚持党性,严格约束自己同时将共产主义思想传播给身边人;对于陆孝彭来说“航空报国”的信念伴随了他的一生。而且,他对于我国航空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视;作为我校第一任校长,陆校长给我们留下了“航空奋搏九万里,海面水翼疾如飞”的宝贵奋斗精神财富。中国航空事业起步虽晚,但当今部分航空技术却能位居于世界前列,正是有着像陆校长这样鞠躬尽瘁的一代代航空人努力下取得的。发扬像陆校长等老一辈航空人的拼搏精神,继往开来在中国的航空军事工业上继续添砖加瓦是吾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该作品荣获省国防科工文联“军工杯”“一切献给党,责任永在肩——纪念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征文竞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