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新时代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10-13
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69年,隶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具备研制和批量生产多品种、多系列、多型号直升机和航空产品零部件的能力,是中国直升机科研生产基地和航空工业骨干企业。中国大型运输直升机和第一款专用武装直升机都诞生在这里。“昌飞造”多次参加重大阅兵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并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救援行动。
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航空工业“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时代集团发展战略,聚焦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壮大民族直升机产业。与国内外知名航空企业开展了合作,已形成军机、民机、国际合作、通航产业和整机维修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公司主要产品有直8、直10、直11、AC313、AC311、AC310等直升机。具有雄厚的科研生产和技术实力,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国防科技工业高效数控加工研究应用中心,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直升机先进制造研究院,设有航空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是江西省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保障及培训基地。公司拥有智能物流配送中心,数字化集成制造、复合材料加工、直升机动部件生产等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公司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航空工业集团“1122”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了“12345”党建落地模式和“1135”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落地模式。实施“吹哨报到”工作机制,促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一线。以党员先锋指数提升科研生产效率指数、以组织力提升战斗力、以支部向心力提升职工凝聚力。
近年来,公司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第二届江西省井冈质量奖”“航空工业集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直10型机荣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征程中,公司着力构建以“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强、核心业务能力强、主营业务收益结构合理、人才体系科学、企业文化先进”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朝着打造具有“领先创新力、先进文化力、卓越竞争力”的一流航空企业坚实迈进。
多年来,航空工业昌飞公司工会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为主线,以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为出发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发挥主人翁精神,切实履行职责使命,彰显主力军作用;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持续深化各项改革创新,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增强,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公司荣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职工网民网络素养教育基地等称号。
一、实施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会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要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为工会确定新发展阶段目标任务、部署重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时期是公司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攻坚期。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工会工作赋予新使命、提出新要求,也为工会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工会组织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新任务,谋划新思路,实现新发展,引领职工践行新理念、建功新时代,推动工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内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推动工会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从思想层面上强化理论武装,从行动层面上推进建功立业,从责任层面上履行职责使命,从管理层面上深化改革创新,从价值层面上深化文化培育,从目标层面上彰显担当作为,努力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
从思想层面上讲,凝心方能聚力。只有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为企业改革发展汇聚智慧力量。
从行动层面上讲,善谋还须实干。只有融入并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不断夯实职工建功立业阵地,注重创新举措的谋划与制定,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不负企业重托和员工深切期望。
从责任层面上讲,履职更要尽责。只有切实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通过扎实履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等,推动企业民主管理健康发展,才能更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从管理层面上讲,品质成就品牌。只有做实关爱惠民答卷,建强体系,广泛听取意见,推动服务职工质量和数量实现新提升,延伸服务保障领域,才能更好打造服务职工系列品牌。
从价值层面上讲,筑巢才能引凤。只有不断建设先进职工文化,培育昂扬健康文化生态,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才能共筑和谐幸福快乐家园。
从目标层面上讲,有为助推有位。只有不断凸显工会自身地位与作用,加大基础管理力度,真正做到出实招、办实事、敢担当,才能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发挥重要作用。
工作层面
|
工作导向
|
工作要求
|
工作内容
|
思想
|
凝心方能聚力
|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构建理论武装精神高地
|
践行文化育人,筑牢思想基础
|
坚持典型引路,弘扬劳模精神
|
行动
|
善谋还须实干
|
助力企业科研生产,夯实职工建功立业阵地
|
创新劳动竞赛体系
|
构筑技能展示平台
|
助力职工素质提升
|
责任
|
履职更要尽责
|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民主管理健康发展
|
畅通维护权益绿色通道
|
保障协商民主广泛有效
|
推动厂务公开走深走实
|
管理
|
品质成就品牌
|
做实关爱惠民答卷,打造服务职工系列品牌
|
依托三项基金,帮扶困难职工
|
秉承服务初心,推进健康工程
|
实施关爱行动,落实女工权益
|
价值
|
筑巢才能引凤
|
建设先进职工文化,共筑和谐幸福快乐家园
|
坚持群众导向,广泛开展职工文体活动
|
发挥场馆优势,保障职工享有文化权益
|
目标
|
有为助推有位
|
加大基础管理力度,努力提高工会服务能力
|
深化“六有”工会建设
|
履行国企社会责任
|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分析
(一)凝心方能聚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构建理论武装精神高地
强化理论武装,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先进理念培育职工,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教活动,推动职工思想引领彰显新动能。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基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职工头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通过开设党史、工运史讲座,举办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活动,实施党史现场教学,推动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在职工中入脑入心入行,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环境氛围。
坚持典型引路,弘扬劳模精神。现已创建8个公司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率先在行业内开展劳模持续考核,促推劳模持续创先争优。创新劳模管理,构建评管相结合的劳模选树评价机制。坚持开展劳模、明星职工、巾帼建功标兵等评选活动,持续举办劳模颁奖晚会,打造特色劳模文化。近五年,在《工人日报》、中工网、《江西工人报》等新闻媒体,刊发各类宣传公司先进职工稿件50余篇。
(二)善谋还须实干:助力企业科研生产,夯实职工建功立业阵地
融入并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既要注重创新举措的谋划与制定,更要加大实施力度,广泛搭建职工建功立业舞台和平台,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不负公司的重托和职工的期望。
创新劳动竞赛体系。坚持按季度组织劳动竞赛评比和表彰各类先进。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近20个专项劳动竞赛,组织了10多个工种技术比武。携手近10家厂所连续3年实施厂际联合攻关竞赛,实现关键成品按时交付。多次承办省市技能竞赛项目,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和技能工匠。56车间蔡志杰荣获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第19名,为江西选手历年最好成绩。
构筑技能展示平台。每两年举办一届职工技能运动会,营造学技术、练本领的良好氛围。在已举办的4届赛事中,共有1050人次参加26个工种技能角逐,授予40名技术能手,选拔20名优胜者代表公司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连续3届在集团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较好名次。31车间肖福荣夺得集团飞机铆装工第二名,23车间黄小江和36车间陈丹分获钣金工和飞机电缆盘箱装配试验工第六名。
助力职工素质提升。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以劳模领衔结对的技术传帮带活动,打造员工成长成才孵化园地。孙滨生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集团和江西省命名,累计开展培训1500余人次,培养出史志敏、彭维等多名青年技师和生产技术骨干。
(三)履职更要尽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民主管理健康发展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立足职能定位,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等,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力推动各项改革创新举措落地见效,维护职工劳动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畅通维护权益绿色通道。发挥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作用,增强参政议政积极性,职工提案质量稳步提升,五年共确定提案55件,落实率达100%。开设“民声通道”,拓展民主表达诉求渠道。工程技术部分会创建“心声社区”,有效响应职工呼声,推动相关问题及时解决。
保障协商民主广泛有效。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健全平等协商调处机制。五年来,召开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13次,审议通过了《公司中长期激励计划实施方案》、《公司劳动用工改革实施方案》等18项议案。实行领导干部年度民主测评,有效发挥民主管理监督作用。
推动厂务公开走深走实。对涉及企业发展决策、改革举措、职工利益等事项,都经厂务公开栏、OA网、各种会议等公示与发布,接受职工监督。五年来,分别就《劳模管理办法》、《员工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等事项予以公开。公司在民主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入选全总先进事迹汇编。
(四)品质成就品牌:做实关爱惠民答卷,打造服务职工系列品牌
建立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广泛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做实精准帮扶品牌,延伸服务保障领域,推动服务职工质量和数量实现新提升。
依托三项基金,帮扶困难职工。建立困难职工帮扶、医疗互助和金秋助学三项基金。五年来累计为2830人次病伤、住院职工发放慰问金57万元。医疗互助基金为2132人次补助报销医药费1028余万元,对年度报销达到封顶线的18人次职工,给予一次性补助达200万元,缓解了病患职工的经济困难。为776人次困难职工发放补助29万元,为15名困难职工子女提供助学金4.5万元。
秉承服务初心,推进健康工程。坚持开展先进职工疗休养活动,持续开展送清凉和送温暖活动,年均服务职工7万余人次,五年共惠及职工39万人次。将每两年一次职工体检改为年度常态化开展,健全职工健康档案,夯实健康工程基础。体检标准从2017年男、女(未婚)职工340元增至1795元。体检项目由14项增至22项,五年共有2万余人次接受体检。为各单位爱心药箱添置药品价值达30万元。连续两年开展青年联谊活动,共有520余人次参加。在疫情防控期间,搭建关爱职工网络“连心桥”。开设《心理驿站》网络专栏,疏导职工紧张压力。经常性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建立“幸福昌飞、和谐团队”训练基地,赋能职工心理健康。
实施关爱行动,落实女工权益。坚持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落实各种孕产休假。建立女职工微家和基层爱心小屋。每年为在职女职工办理幸福保险。定期开展已婚女职工妇科体检,标准从371元提高到872元。每季度举办“幸福大讲堂”或家庭教育课堂,共有3500余人次女职工参加了各类讲座。
(五)筑巢才能引凤:建设先进职工文化,共筑和谐幸福快乐家园
打造“工”字号特色文化品牌,深耕文体活动园地,护航关爱职工精神需求和心理诉求,培育昂扬健康文化生态,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
坚持群众导向,广泛开展职工文体活动。连续10年开展以“快乐同行”为主题的系列文体活动。举办了文化艺术节、广场文化节、职工运动会、春节嘉年华、千人太极拳展演等大型活动。每年开展文体竞赛都在10余项,参与职工近万人次。多次承办集团“风采·航空”职工摄影大赛,在集团各类文体竞赛中取得佳绩。《等你归来》入选国资委百首抗疫歌曲名录;职工男篮夺得集团篮球比赛亚军,创历史最好成绩;《逐梦蓝天》荣获集团职工舞蹈大赛二等奖; 公司代表队分获江西省太极拳锦标赛团体一等奖和全省气排球比赛冠军。
发挥场馆优势,保障职工享有文化权益。文化活动中心、昌飞体育馆等活动场馆,年均服务职工家属达18万人次以上。建立场馆运营新机制,推进公益化服务,社区活动中心、游泳馆等实行职工免费服务。根据职工健身运动新特点,持续推广太极拳、毽球、气排球等特色文体活动。开辟网络阵地,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举办了职工线上健康运动比赛、书法美术摄影作品线上展播、网上歌手赛、家庭亲子秀等活动。建立24小时自助书屋,两年来职工借书5000余册次。
(六)有为助推有位:加大基础管理力度,努力提高工会服务能力
凸显工会自身地位与作用,惟有不断进取,彰显作为,真正做到出实招、办实事、敢担当、有作为,才能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发挥重要作用。
深化“六有”工会建设。按照健全领导、机构、载体、制度、经费、绩效等“六有”基础保障要求,打造以“创新、成长、和谐、温暖、文化和幸福”为主要内容的“六型”职工之家,开展特色化建家活动,已建成7个规范化的基层职工小家,工程技术部分会获评江西省模范职工小家。开展各种业务培训和交流学习,提升工会干部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规范工会经费收缴、管理和使用。2017年以来,利用工会经费,每年为会员发放节日慰问品,累计发放职工生活福利1427万元。连续4年为4440人次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507万元。
履行国企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爱心·航空”等社会公益活动,完成对定点帮扶地区消费扶贫236万元;连续4年向公司扶贫点捐赠图书等4万余元,援建教学设施近13万元。对近两年遭受水灾的213名职工进行帮扶慰问。疫情防控期间,共慰问各类群体、医务人员和困难职工8万余元。
新时代、新征程,航空工业昌飞公司工会将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以勇抓机遇、敢于争先的奋进姿态,以乘势而上、开创新局的担当作为,用奋斗创造幸福明天,不断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余建华、吴大河、付书星、卞荣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