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是回家”
——读《人世间》有感
余建华
“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命运的站台,悲欢离合都是刹那。人像雪花一样,飞很高又融化。世间的苦啊,爱要离散雨要下;世间的甜啊,走多远都记得回家……”著名歌手雷佳的深情演绎,让《人世间》主题曲的动人旋律响遍大江南北。
《人世间》电视剧热播那会,总有人问我看了没,大姨子也多次力荐。
妻子和大姨子均在城里长大,家境尚可,没吃过什么苦。我生于 70 年代初的农村,家贫兄弟多,那些艰苦岁月,如今都成了乡愁,或许这便是大姨子推荐我看的缘由。
闲暇时,我断断续续看了几集,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不过,我更钟情于与文字厮磨,于是花 238 元从新华书店把《人世间》上中下三册搬回了家。妻子从不反对我买书,就如同我从不反对她买衣服一样。
此后的一个多月,我如长途跋涉般沉浸在阅读中,阅读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休息时间。
《人世间》,梁晓声著,115 万字,1460 多页。春节长假期间,我读得如痴如醉,读书的日子过得象走亲访友,不免感慨万千。
——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担当。我常思索,书中众多人物,我究竟最喜欢谁?周秉昆善良且坚韧,郑娟温柔又执着,周蓉判逆却有主见,周秉义胸怀大义……他们绝非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复杂多面,在平凡生活中坚守道义,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悲欢离合间,抒写情怀热望。生老病死、救死扶伤,哪一段命运与我更为贴近?周父周母相濡以沫,一家人共同面对困难,让我感同身受。那些酸甜苦辣、衣食住行的过往,虽已回不去,却成了心底珍贵的回忆。
——感悟领悟中,思考人性崇高。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曾经的邻里乡亲,如今各奔东西,散居在不同城市的角落,恰似书中光字片的人们,被时代改变了生活轨迹。他们的孩子,也因生活的差异而变得陌生。但共同生活的记忆,在岁月中熠熠闪光,让我思索着人性与崇高的真谛。
——岁月更替时,重拾收获失落。得与失、多与少、爱与恨、苦与乐……人生纷纷扰扰、起起落落,皆如烟雨。书中人物在时代的浪潮里,有得亦有失,却始终心怀希望。
长篇小说《人世间》确实是个大巨头,容纳了众多鲜活的人物与跌宕的故事,让道义、情怀、人性在纸间跃动,深度与广度兼具。
读到动情之处,我不禁赞叹,梁晓声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读完书后,我又追看了 58 集的电视剧。无数个不眠之夜,书中文字与电视影像相互交织,《人世间》仿佛道尽了世间的一切,像极了我生活的片场。
如此,我还要感谢编剧王海鸰、王大鸥,感谢导演李路,还要感谢演员们的精彩演绎。
去年高温假期间,我还专程前往长春拍摄地,寻觅剧中的场景。许多剧中场地如今已成网红打卡点。李路导演着实了不起,将文字完美地搬上了荧屏。
熟悉的片头片尾曲,听起来格外亲切,我也常常哼唱几句。好的电视剧,无疑是文学作品的第二次生命。原来,《人世间》所描绘的,正是我似曾相识的家。
总之,《人世间》更像是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家庭的万千模样。书中每个家庭场景,都是我们日常的缩影。那些围坐饭桌的交谈、共渡难关的团结,常常勾起我们对家的无限眷恋。
诚然,家是琐碎日常中的相互牵挂,是风雨来临时的坚实依靠,无论走多远,无论你多大,家永远是心灵归处,正如《人世间》的慰藉与力量。
这段时间,我也常常向朋友推荐《人世间》,盼望着他们也能感受这份温暖与力量。
麦家说:“读书就是回家。”说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