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党建引领>>军工史话

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核燃料的713矿

发布时间:2022-01-19 07:54:20|栏目:军工史话 |浏览次数: 296
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核燃料的713矿
路振升 魏良真
    
        国营713矿是核工业部第一批四个上马建设和我国“二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由苏联专家设计的我国第一个铀矿采冶联合企业。
        713矿地处上饶地区,总占地面积11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余平方米,由水冶场、自备电厂(6000千瓦)和三个铀采矿场组成,有职工264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26人。它的前身是第二机械工业部“江西三矿”,1958年筹建时称“413工程处”。1959年动工兴建,1961试生产,1962年11月13日经国家验收后正式投产,成功地解决了我国原子能原料问题,曾经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核燃料。自1962年投产至到1986年停产时止,共采矿数百万吨,生产铀金属数千吨,1980年被江西省命名为大庆式企业,为我国原子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调兵遣将,成立建矿大队
        195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江西上饶成立四一三工程处,建矿采铀,发展核地质采矿业,为制造原子弹准备粮草。很快,从全国各地选调的大批优秀人才纷纷从四面八方来到矿山。他们中有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工人,转业军官、退伍战士,也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学徒工。1959年元月组建了建矿大队,建矿大队下设办公室和八个小队,大队部办公室配秘书一人,人事干事一人,行政生活管理员一人,支部干事一人,是一个较为精悍的办事机构。4月份,大队发展到500余人,成为一支建矿的生力军。
有啥干啥,服从建矿需要
        矿山的建设是当时工作的中心。建矿大队成立后,提出了“鼓足干劲,以矿为家,不计报酬,有啥干啥”的口号。这一口号深入人心,得到500余名职工的热烈响应,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影响深远。
        建矿初期,大量的重型设备和钢材、木材、水泥等都卸在远离工地的枫岭头和坑口火车站,将这些设备和原材料运回矿区是建矿工作的当务之急。那时,全矿建设己经铺开,仅有解放牌的大板汽车、翻斗汽车各一辆,还要担负其它的运输任务,因此人手不够,运力不足。我们服从建矿的需要,愉快地承担了这一任务。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也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只要有货物就立即出发。
       4月的一天晚上,建矿大队接到有两车皮水泥到站的通知,立即组织了一批工人连夜卸车。当时气温还比较低,大队干部和工人又没有工作服,就只好穿着自己的衣服去干,一直干到深夜12点多才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到宿舍。当时没有澡堂,只得顶着寒风在自来水下冲洗。尽管身体很冷,但心里还是热乎乎的。为了尽快把三矿建成,早日把原子能事业搞上去,大家以苦为甜,毫无怨言。
        随后,大批水冶厂设备陆续到达火车站,有的重达5吨、10吨、15吨,有的体积庞大难以搬运,加之当时缺乏机械吊装设备,运回矿区就更加困难了。记得枫岭头火车站当时到了一根直径377毫米、长9米、重2.114吨的水冶厂分级机大轴,要运到厂区,这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大队召开了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座谈会,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群策群力。经过热烈的讨论,决定采用蚂蚁搬家的办法,在设备下面垫钢管,用人推动自制的铁架绞磨,一点一点地滚回厂区,每天30人,用了20天时间,终于安全地将大轴由15华里外的火车站运到了厂区。此后,十个13.5吨重的吸附塔,一个25吨重的球磨机等大型设备,都是用这种蚂蚁搬家的土办法,一台一台地从火车站运到厂区,没有发生任何设备和人身事故。
        在贯彻建矿大队“以矿为家,有啥干啥”的原则下,无论是什么工作,只要是建矿的需要,所有职工都积极地担负起来,没有一句怨言。抬红石、修公路、砌石桥、造“干打垒”宿舍、建生活储水池等等,都完成得很出色。
        大家那时候很乐观,苦中作乐,在辛勤工作之余,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自己设计平整土地,修建篮球场,开展职工篮球赛;还组织业余文艺队自编自演,受到全矿职工欢迎。
群策群力,完成主厂安装
         “四一三”工程项目很多,在众多的项目中,水冶厂是主体工程。1960年水冶厂土建工程告一段落,二月矿党委决定组建三个安装大队,开展全面的安装工作。整个安装工作以电厂为“龙头”,水冶厂为“龙身”,尾矿库为“龙尾”。电厂由毛树新同志负责,尾矿由轩辕德同志负责,魏良真负责水冶厂的设备安装,任党支部书记。安装大队下设机械设备安装工段、电器安装工段、管道安装工段和通风制作安装组、材料供应组、技术组、生活后勤组。安装大队203名职工有168名技术工人是从湖南、甘肃等兄弟单位借调来的,本矿只有40名技术工人。
        安装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其中设备工作量为3094台件,管道工作量为20593米,电缆敷设量为9240米。为了打好设备安装这一仗,矿党委提出了:“全矿总动员,实干加巧干,狠狠抓关键,大破技术关,速度快快赶,质量摆当先,力争试生产,元旦把礼献!”。安装大队响应矿党委的号召,掀起了“争分夺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竞赛高潮,积极投身到水冶设备安装的工作中去。
        水冶厂的安装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一,安装力量薄弱,安装队人员来自四面八方,57.7%的人是三级以下的工人和徒工。第二,施工工具缺乏,没有大型起吊设备。第三,土建安装交叉进行。面对这些困难,安装大队没有退却,而是知难而进。在部党组和省、地委的指导下,解放思想,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发挥群众的集体力量,攻克安装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关。
       在吸附塔的安装中,老工人李兴才提出了用钢丝绳绞磨吊装的方法,没有得到苏联专家的同意,我们就利用晚间苏联专家回上饶休息的时候吊装。在厂房二楼的梁上加上木墩,用自制滑轮车绞磨工具,四分钢丝绳合股使用的土办法吊装,安全地把10个每个重13.5吨的吸附塔一个一个地吊装在基础上。第二天苏联专家了解到情况后,大加赞扬,再三讲“哦琴哈啦索、哦琴哈啦索”(直译“很好、很好”),称赞中国人真了不起!在安装1542米长的不锈钢管道过程中,全国“群英会”代表唐守财同志带领大家自制土车床、土刨床、土弯管机、砂轮机,改装液压机等工具,突破了不锈钢的翻边、冷弯、切割等技术关,解决了施工的困难。在安装过程中,为了补充不能到货的紧缺设备,七一三人自制土设备30种,共112件,保证了安装的进度,于1961年4月完成了安装任务,开始联动试车。
        就此,水冶厂建成了。这时,七一三矿筹建工作基本完成。紧接着进入采矿、水冶、初出核燃料的整个生产过程。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七一三矿提供核燃料的一份功劳。
    
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文化联合会
电话:0731-88886666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叠山路511号 备案号:赣ICP备2020014980号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