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英模风采

胸前缀满劳模奖章的人

发布时间:2021-08-18 03:07:57|栏目:英模风采 |浏览次数: 184
——记洪都集团公司老劳模徐禾根
雷杰佳
       在中航工业洪都创建60周年纪念大会的特邀嘉宾席上,有一位两鬓斑白,身板健朗的老人显得格外高兴,他就是名满洪都的老劳模徐禾根。提起徐禾根,洪都老一些的职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他1952年进厂到1955年刚一满徒,就被评为部级劳模和全国劳模。这之后直至“文化大革命”,他一年不拉的连续获得了市、省和国家级的各种劳模和先进生产者称号。据不完全统计,在40余年的工作生涯里,他先后获得市以上各级劳模奖章40余枚,参加了党的“十大”“十一大”代表会议、全国政协会议,以及全国“五一”“国庆”观礼和省、市党代会、工代会等各项活动30余次,真可谓荣誉等身,是位名符其实的“劳模专业户”。
       徐禾根,江西南昌人,1932年1月出生。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避战乱,他和母亲逃难到南昌新建县的外婆家,这是一个荒僻的小村子。不幸的是,这时外公因病身亡,父亲又远在靖安打工,家里顿失了主要劳力,年仅6岁的小禾根就不得不帮助外婆和母亲分担家事,每天要去放牛。七、八岁后就会干农活,这一干就是8年。可以说,他儿时的天真和童趣郁消弥在与牛为伴和做农活的辛劳中。抗战胜利后,为人打工的父亲深知“家有斗金不如一技在身”的安命之道,决定将年仅14岁的小禾根送到南昌一家叫“利言机械厂”的小店当学徒。
       小禾根进店的第一天,就是为师傅摇车床。那时的车床非常落后,需人用手摇动皮带轮带动车头转。这活特别累人,不仅摇的速度要快还需均匀,否则就会受到师傅的责骂。因为是新学徒,他不仅上班要干活打下手,下了班还要给老板师傅和师兄们做饭,一天三餐,他一大早就要起床,几乎一天到黑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老板每天都要求工人加班,还没有夜餐吃,一天干下来,人不仅十分疲惫,还感觉特别餓,瘦弱的小禾根经常被劳累、饥饿、瞌睡折磨得晕头转向。
       苦和累他还能咬牙挺住,最让他难受的是学不到东西。说是学徒可师傅们从来不教,象磨车刀,搭配齿轮(那时车床车不同螺蚊的零件,是经计算后,用搭配调换不同齿轮来实现的。)这些技术性较强的活儿,师傅还支开你,不让看更不让你上手。机灵的他于是就仔细地叮着看,用心的记,认真的揣摩师傅的操作,不让明看的,就站远点偷偷看,有时趁师傅吃饭或上厕所的空隙就近前去观看,还要强记、死记住。就这样小禾根用这样的“笨”办法学到了不少技术,在师兄弟中渐露头角。好不容易熬满了三年徒,能独立干活了,可仍拿不到工钱还要为老板做三年,行规叫谢师。这样一直做到20岁,他也分文未得,也就是说,他白白给老板干了六年。
       1952年,他被招进320厂,徐禾根感觉就象进了“天堂”。虽是学徒阶段还是有工资,这让他吃惊;住进了干淨整齐的宿舍,这让他舒适;在车间里能与领导师傅和同事们平起平座一起干活,这让他舒心;特别是每天早餐有白花花的大馒头、大包子,中晚餐有香喷喷的米饭,晚上加班还有夜宵,更是令这个年青人高兴、满足。他深知这都是党和政府和新中国的工厂给与自己的关怀和待遇。过苦中苦 方知甜中甜。他把这一切美好的印象都铆成了一股劲,就是工作上的干劲。他把这幸福的感觉都汇聚成一种思想,就是感恩,报党之恩,报国之恩。因此,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工作上。此时,正值抗美援朝战火激烈之际,工厂的飞机修理任务十分繁重急迫。徐禾根也和全厂职工一样,几乎白天夜晚连轴转,天天加班加点,用他的话说:“那时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可从不感到苦和累。”
       已经掌握了不少技术的徐禾根,不仅能独立操作,其学徒生涯的磨砺还使他具备了做事严谨,爱动脑子,干活讲究质量和速度的良好习惯。他把这些优秀的素质,在岗位上发挥到极致。那时生产手段落后,有不少修理品只有一个破损的样件,既没有图纸也没有工艺,全凭工人捉摸。他就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制定加工程序,有时遇到难题,除了请教师傅和同事,他会一连几天苦思暝想、寝食不安,不解决掉誓不罢休。因此,他干的活是又快又好,总能及時保质保量的交付,深受领导师傅和同事们的赞赏。
       1955年工厂经过大规模的建设和整顿,生产管理也走上了正轨,工人生产实行了定额制。这种激励机制,更让徐禾根有了发挥才干的用武之地。他不仅苦干更讲究巧干。有一次他接到安2飞机上一个工件的制造任务,有500件之多要的也急,他看了图纸后,就自己做了个落料模、一个弯曲模,顿使工效提高了数倍,定额20分钟一个的工件,他5分钟就能做好,不但提前完成了任务,还保证了质量。徐禾根还有一个令人称绝的本领,他文化不高,识字不多,但看图纸特别有灵感。不任怎样复杂的图纸,他一看就明白并立即能领会工艺要求,有时还能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减少失误提高效率,他这种本事,连许多老设计员,工艺员都称道不已。由于他工作时效高,一年下来竟然完成了一般人二至三年的工作量,立即得到了领导的赞许,引来了同事们钦佩的目光。能干、会干、肯干的青年徐禾根,当年就评为二机部劳模,并邀请赴京参加表彰会。到了北京,他参加了二机部的表彰会,接着又参加全国的庆功会,“五一”节又受毛主席和中央政府的邀请,到天安门观礼台目睹了盛大的节日游行。这些活动使他感受到了做一个新中国工人的光荣与自豪。
       尤其是在“五一”节的前一天,毛主席和中央政府要宴请各界的观礼代表。这是个盛大的国宴,足足摆了一百多桌。这样宏大的场面,徐禾根和其他工人代表一样,从未见过令他们倍觉新鲜,更令他们振奋的是毛主席和中央领导要参加宴会,向代表们敬酒。当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步入宴会厅,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徐禾根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心情十分激动,想起进厂后,自身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不由得热泪盈框。
       北京载誉而归,徐禾根受到工厂职工们的热烈欢迎。在这巨大的荣耀面前他清醒地认识到,是党和政府以及工厂的领导与同事们的信任和帮助,才使自己从旧社会一个普通的学徒仔,成为了新中国一个大型国防工厂的工人,享受了这么高的荣誉。更深知自已身负的责任和担当,只有用更努力更高效的工作,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才能不辜负组织的期望,才能报答国家。他一如既往地在自己的岗位上竞竞业业地工作。当时厂里的电影院、文化宫、足球场等都建起来了,门庭若市,可年青的他极少光顾,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他27岁就考评上了8级工(技术工人的最高级别),当时在全厂是凤毛麟角,工资与厂领导不相上下。
       徐禾根自1955年起至1965年,连续10年都荣获了市、省、部等各级劳模称号,1965年又作为工人代表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但到了1966年,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使事情发生了变化。徐禾根成了重点批判、斗争的对象。被列出的“罪状”是巴结领导想当官,假劳模,当权派的黑爪牙等等。上班时就要揪出来戴高帽、挂牌子游街示众等等,什么苦都吃了。搞完这些,还要回车间上班干活。这段时间,身体上受的苦,他还能忍受,思想上的苦闷却让他倍受压抑,从不抽烟的他变成了“瘾君子”。
       后来,造反派组织指定他带领30多个知青到新干县一个偏远的农村去支农,不料这倒让徐禾根思想上得到了放松。一到村里就与村干部讨要农活,少时的磨练,使他什么农活都会干,耙田、育苗、揷秧、割禾样样活儿难不倒他,深受村民的好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发挥技术特长,带领知青帮农民修理拖拉机和各种农机具,在当时缺乏技工的农村里,这真可谓是“雪中送炭”“旱时送雨”啊,这一举更是大受农民欢迎,成了农民心目中的大好人。有一次,公社唯一一辆大卡车汽缸坏了,徐禾根又是跑材料,又是跑配件,硬是把它修好了,这更使他名声大掁,远近不少农民都来请他修理。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徐禾根也得到了解放。车间军代表指定他当副连长负责管生产,他带领大家很快恢复了生产。1973年8月他作为江西工人代表参加了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6年“四人帮”垮台,党中央召开了全国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徐禾根又一次作为工人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这之后,他担任了主管生产的车间副主任,不仅动手干活,还尽力发挥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影响力,积极配合车间主任组织好全车间的生产,搞得车间生产热火朝天,不仅全面完成任务,经济效益还节节攀升。1983年,他参加了第六届全国政协会议并当上了政协委员,不减当年的雄风。
       1992年,徐禾根一退休就有很多企业的老板要聘请他做技术负责人。晚年的他凭一技之长,发挥余热,继续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
      (摘自《砺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  
 
 
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文化联合会
电话:0731-88886666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叠山路511号 备案号:赣ICP备2020014980号
网站声明